在浙大杭州科创中心,我们读什么?杨德仁院士重磅推荐:《中国通史》
生活,似乎从来没有这样喧嚣过
我们在无数个碎片化的时间里
赞美、欢笑、争执、悲痛……
我们短暂地相遇再迅速地分离
那么,有没有可能
让时间稍微再慢那么一点
让体验稍微再久那么一点呢?
或许,一起读书,是个不错的选择!
科学家们平时都爱读什么书?
如果让他们给年轻人们推荐一本读物,
会是什么?
浙大杭州科创中心将推出“在浙大杭州科创中心,我们读什么”系列推文,今天是第一期,我们迎来的荐书嘉宾是中心首席科学家:杨德仁院士。
杨德仁,中国半导体材料权威专家,中国科学院院士,浙大杭州科创中心首席科学家,浙江大学教授,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半导体材料研究所所长;兼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,光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。
杨德仁院士是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大牛,当向杨德仁院士发出邀请的时候,小编心想:杨院士肯定会推荐一本非常非常理论的半导体专业书籍给大家。但万万没想到的,杨院士推荐的竟然是一本历史书,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之一吕思勉先生的大作:《中国通史》!!!
为什么会推荐这本书呢?杨院士也给出了自己的理由。
这是一本介绍中国上下5000年历史的优秀著作。我们站在民族复兴的新起点,面向全球工业化、信息化的未来发展,需要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、文化和经验教训,“民族兴亡,人人有责”,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增加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
——杨德仁
有信仰,奋斗更有方向!
小编了解到,杨院士一直就很喜欢读历史书,文笔也很好 ,念书的时候还是浙大通讯的副社长和主编呢(小编再次膜拜)!
当年,杨院士在德国工作,不论是科研待遇还是生活环境都是一流的,是很多年轻人羡慕的对象。但当祖国发出召唤,希望他回国建设时,他还是义无反顾决定拖家带口回国,投身到祖国的科研工作。小编心想,这大概就是他所说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吧!
那么《中国通史》到底是本什么样的书?和其他史书相比,有什么特色呢?
首先,这不是一本简单的扫盲读物,不是历史事件的简单罗列,而是一个庞大的政治文化体系。作者按照纵横的方式去阐述历史,而阐述本身就是思考。书的上半部分讲社会,从政治制度、婚丧嫁娶、衣食住行等多方面进行描述分析;下半部才是按照从上古到近代的时间顺序,讲述历史本身。这个体系中,既有社会风俗民情,也有历史政治变迁,有纵有横,全面深入。非常适合大家去深入了解历史,理解我们从哪里来的问题。
例如
书中就把唐朝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单独拿出来进行讨论,并对当时太宗的御驾亲征提出自己独特分析:“御驾亲征,手下的人把这件事看得太隆重了,用兵就不觉过于持重,不能应机,也是失败的一个原因。所以反不如偏师远斗的利害。”
其次,这本书夹叙夹议,深入浅出,读起来就像是位学识渊博、博古通今的老人在和你侃侃而谈,开拓视野。
来源:影视剧画面
例如
以汉武帝为例,吕思勉的评价就和历史上的很多评价不同,他说:“汉武帝这个人,武功文治亦有可观。他的文治见第八章第六节。然而他这个人太“不经济”。他所做的事情,譬如“事四夷”、“开漕渠”、“徙贫民”,原也是做得的事。然而应当花一个钱的事,他做起来总得花到十个八个。而且绝不考察事情的先后缓急,按照财政情形次第举办。无论什么事情,总是想着就办,到钱不够了,却再想法子,所以弄得左支右绌。至于“封禅”、“巡守”、“营宫室”、“求神仙”,就本是昏聩的事情。”
最后,这本书感情真挚,作者不仅是为了告诉我们历史是什么样的,更想从中探讨出一种可能性,究竟什么样的制度,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适合我们的,是能够使我们的人民安居乐业,国家富强的。
例如
历史究竟是怎样一种学问?我可以简单回答说:历史者,研究人类社会之沿革,而认识其变迁进化之因果关系者也。
原来宇宙之间,无论哪一种现象,都是常动不息的;都是变迁不已的。这个变迁,就叫做“进化”。
因此,无论什么事情,都有个“因果关系”。明白了他的“原因”,就可以预测他的结果,而且可以谋“改良”、“补救”的法子。
“以铜为鉴,可正衣冠;以古为鉴,可知兴替。”
说了这么多,想不想来一起感受下这本书的魅力呢?
现在机会来了,我们将给留言点赞前3名的读者,送出这本吕思勉先生版的《中国通史》哟!
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写下您最想推荐给大家的一本书,说不定幸运儿就是你!
本文编辑:陈小兵 罗浩强
责任编辑:吴瑶瑶
审核:王恩禹
推荐阅读
点“在看”,送我一朵小黄花呀